网站首页|协会动态|行业新闻|地区协会|企业名录|科普知识|行业标准|行业报告|皮革技术|皮革市场|检测机构|网上展厅|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皮革名士
【皮革名士】刘白玲——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发布时间:2024-08-30 17:48:24  阅览数:38


专访

刘白玲教授







温祖谋(以下简称:温):刘教授,您好!您是中国皮革科技界一位知名的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尤其在皮革化工材料和高分子材料领域,造诣颇深,成果良多,堪称行业精英、女中一杰。对此,您难道不想说点什么?

刘白玲(以下简称:刘):谢谢您给予我这么高的评价!实际上我从未给自已这样定位过。因为无论是论成果,还是论造诣,我是“前不及师长,后不及来者。”我对自己唯一可肯定的是:“我努力了!”

温:说得好,果然非同凡响,不失大家风范。事实上,采访您未免诚惶诚恐,岂敢“评价”!如果可以,能否请您简单谈谈您科教生涯中的闪光亮点?

刘:其实每一个真实生活的人,一个努力工作和学习的人,一生中会有很多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不仅仅是社会和传统认识上予以承认的事物或事件,而且还包括在面对各种挑战时,在心理和精神上对自己的成功驾驭。当然,能成为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研究生、皮革专业的第一位女博士,无疑是我人生中重要的闪光点。但是,我更看重的是自己面对新的领域时,能突破心理障碍,努力学习新知识的勇气和态度。例如,做博士论文时,对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调入高分子研究所后,对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学习;到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后,在高分子合成技术、高分子材料与生物材料的结合,以及对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的方法,研究解决医用材料研究中有关问题的学习等。因为这是对人生的挑战,人在接受挑战中不断提升了自己,实现着对自身的超越。





图片

温:我记得,您在早期曾涉足蛋白质化学的研究,我第一次拜读您的大作是有关胶原接枝方面的论题,可否请您谈谈您的代表作?或者说哪一篇您最喜爱?为什么?

刘:迄今为止,胶原、酶、胶原基生物材料仍然是我研究的重点之一。在我发表的文章中,很难说最喜欢那一篇。因为,任何一项研究,一篇论文,都是研究长河中的一个阶段,试验和认识上的不完善性、甚至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科学研究与古老的手工艺品不同,它需要完善和纠正的地方很多。科学与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做科学的人又是永不满足的,加之与皮革技术有关的研究,在理论深度和采用的手段上与其他学科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我更多感到的是不满意。

温:说的是,一个人在前进道路上最危险的对手是固步自封,一个做学间的人最要不得的是自满自负。您在制革和皮化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很多,行业界当有目共睹,请问您(或您的团队)的哪些成果更为突出?技术要旨是什么?代表怎样的水平?

刘:与终生奋斗在制革与皮化领域的师长和同事们相比,在我发表的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中,关于制革和皮化方面的所占比例不大。但我始终对这一领域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我的愿望是,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比较广泛的知识背景贡献给制革与皮化事业。

近几年来,我们课题组所从事的“超支化聚合物”以及“高通量药物筛选用关键材料与核心技术”等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并已取得重要进展。在进行低 VOC含量的高固体分丙烯酸树脂的研究中,我们结合使用了缩聚和加聚两种聚合方法,制备出具有高支化度的聚酯一丙烯酸树脂。我们正在把超支化的分子设计,引入高性能皮革复鞣剂和涂饰剂的合成,已取得较显著的效果。我们课题组还设计并成功合成了多种可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的荧光载体材料,研究了合成载体材料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建立了高通量药物筛选质量的评估系统,并建立了高通量药物筛选中的数学物理模型。这些研究成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同时也促进了我们对皮化材料的研究。

目前,我们课题组正采用多种合成方法研制皮革涂饰剂、复鞣剂、防水材料、染色助剂、改性 VAE 皮革涂饰剂等,并已形成一些可产业化的成熟技术。


温:预祝你们取得更大的成功!敢问您平生最大的爱好是什么?无论是事业上还是生活上,您所执着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刘:我爱读书、爱写诗,爱在荒蛮、苍茫的原野上独自漫步…实际上,我是爱梦想、爱精神上的自由。如照相时,总喜欢空旷的背景,可能是个不切合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吧!我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格言或者是座右铭,但我很喜欢“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这样的境界,也是我对人生的一种追求。

温:您是一位既有睿智又能务实的杰出学者,您的事业也正如日中天,请问您现在想得最多的是什么?做得最多的又是什么?

刘:您这样说,使我感到忐忑不安。因为我对皮革科学与工程的贡献太少,除自己的能力有限外,还因客观原因,在取得博士学位后有将近8年的研究基本与皮革无关。当然,可能正因为用这8年的时间学习了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知识,才使我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承担目前的皮化材料的研究工作。我一直认为,科学研究是一项高尚而神圣的事业。高水平的研究需要科技工作者有高的思想境界,需要扎扎实实的刻苦努力。因而,我现在想做的,就是根据国家和市场的需要,实实在在地在科研上下功夫,一个一个课题、一种一种材料地去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希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温:也许是出于好奇,能否请您回忆一下您在国外造访的经历?请问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些事?为什么?

刘:我有过多次出国访问、进修的机会和感知,因而有很多值得记忆的事情。

但我认,1995年访问瑞典Uppsela 大学时,在西藏独立问题上与Wyn 教授辩论性的对话让我高兴,因为我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另外,2004年在英国 Leeds 大学高访期间的研究工作和学术报告,获得所在系教授的高度评价,赢得了对方的尊重,也让中国留学生感到自豪。我因自己能为中国的教授获得荣誉而高兴。



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任何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体现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您认为什么样的经营理念有利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刘:我们应该对皮革科学和皮革产业有整体观念上的思考。作为科技工作者,首先,一方面应该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为企业所用,这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另一方面,要强调研究、开发的创新性,尤其是自主创新,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

引进、消化、吸收,只是手段过程,不是最终目的,借以获得借鉴和启迪,最终实现自主创新。其次,要重视研究工作的系统性、研究材料的系列化;重视将皮化产品及其应用技术融合到整个制革工艺技术路线中去,使之成为技术服务的重要内涵。特别是技术服务,我们应该向国外公司学习,使材料的使用者用着方便、用着放心。再者,科技界与企业界的密切合作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至关重要。我认为,大家首先应该在诸如科研是创造性劳动/科研需要长期积累/科研需要大的投入/科研是保证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等问题的认识上达成共识。


温:通常您在所里将面对哪些日常要务?遇到过哪些突出困难?又是如何化解克服的?

刘:近些年来国外皮化产品在我国市场上的占有率越来越高,暴露出我国皮化材料在竞争力上存在的严重差距。作科学院直属的皮化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我们感到巨大的压力。要改变这种趋势,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努力提高研究水平,提高研制产品质量,形成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加快研究速度,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增强市场竞争力。我们希望皮革化工能得到政府的重视,行业的关注,企业的支持,获得比较充足的项目经费,尽快改善研究条件。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多、更好地吸引人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温:您在中科院成都有机所既要敬业,又要育人,是位双肩挑者,分明是能者多劳吧!作为一位博士生导师,您是否感到压力?可否谈谈您的博导工作?

刘:是的,不但有压力,而且是很大的压力。具体说来,压力来自以下三个方面:(1)来自高标准的压力。例如,如何使我们研制的产品可以和国外产品相媲美,并取得国内企业的认可。(2)研究经费上的压力。鉴于现状,国家和企业,特别是企业对皮革化工新产品的投人很低,我们获得的经费远不能满足研制高质量新产品的需要。(3)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其工作职责是培养人。面对着一个充满了诱惑的外部世界,引导学生克服浮躁、沉下心来从事科学研究,在很多情况下是十分困难的。但是,由于“科学工作者是影响社会精神的一支重要力量,其职责不仅仅是提供科学成果,更重要的是提供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给社会以影响,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准。”因而,使研究生对国家、对民族、对科学有责任感,有高尚的道德与情操,这是作为一个博士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应该加以强调和放在首位的课题。所以说,很多压力本质上是一种责任,是我们应该去承担的。

温:除了经济体制、管理机制、不正当竞争等因素外,从科学技术角度,请间制约国产皮化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应对?

刘:是对皮化材料相关的基础问题缺乏深人、系统的探讨;对皮化材料研究所涉及的广泛学科领域缺乏了解;对其他领域新知识、新技术的借鉴、引人不够;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企业,对皮化材料研究与开发的投人严重不足;另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技术服务不到位。问题清楚了,也就有了解决的举措。

温:请您针对当前我国皮化行业在科技领域所存在的典型“通病”,作一次专家“义诊”,作为您对行业的奉献,请您为之“把脉处方”?

刘:首先应明确目标,减少科研工作的盲目性;其次是整合资源、整合优势、整合信息,改变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其三,注重多学科的交叉;制革过程和所用材料集中体现了对多个学科知识的相互交叉的需求;其他学科的发展将为制革工业的生态化和皮化新材料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总之,我认为应该特别注意两个问题:(1)无论是做研究(如研究课题的设置)还是做企业,都应该有全局观点;(2)要做实事,而不是摆花架子;要有实际意义上的有效创新,而不是在新奇概念上的文字游戏。

温:您们这代人无疑是我国皮革和皮化行业的中坚力量,您的事业正值炉火正红之时,我和《中国皮革》编辑部的同仁衷心祝愿您的事业一往无前,灿烂辉煌。最后问一句,您对我国乃至于世界皮革事业的未来有何企划?有何期盼?

刘:谢谢您和大家的祝愿!作为皮革科技队伍中的一员,对皮革科技和皮革事业的发展责无旁贷。对于我国乃至于世界皮革事业,我和皮革界的同仁们一样,期望着她的发展、她的现代化,因为她是多少代人付出了青春和理想,并之奋斗终身的事业。我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实实在在地为皮革工业的发展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温:谢谢您能接受采访。


(原载《中国皮革》2006 年第23期)



人物传略——后续

刘白玲,女,1951年1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

1975年10月成都工学院皮革工程系本科毕业;

1981 年10月在成都科技大学获皮革专业硕士学位;

1992年在四川大学荻皮革化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曾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英国利效大学从事科研与讲学。先后在成都科技大学皮革工程系、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0年12月调入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现任该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皮革化工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中韩制革生态化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

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学术、技术委员会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中科院成都教育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皮革协会皮革化工专业委员会常委。

长期从事皮革技术化学与皮革化工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技术领域的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专业学术交流;

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0篇,SCI 收录90 多篇。

主要科研成果包括:无胶原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高通量药物筛选用材料及相关技术研究,采用多种聚合方法研制皮革用高分子乳液,以及用于荒漠化治理的生态材料的研究等;申请与获批发明专利18项。

1995—2004的10年间,先后获四川大学优秀青年救师奖,救育部首批“优秀青年数师资助计划”入选者,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先进个人及四川省第五届学术与技术常头人,中科院研究生院优秀导师等多项榮誉或奖励。2010年榮获第五届张铨基金奖。



收藏】【打 印】【关 闭
地址:上海市罗锦路55号B楼201室
Copyright © 2008-2024 slta.net.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21-33730859  传真:021-63012804 邮箱:info@shyhzl.com.cn 
上海皮革网-皮革网-上海市皮革技术协会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v1.14.0908 沪ICP备11017560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乡巴佬工作室